四川西藏單車2144公里大橫斷(前篇)
===========================================
"寫旅行記是非常重要的文章修行, 其中技術是必要的, 不但要有固定的文體, 而且當然必須要有熱情, 愛情, 和感動..."
"即使在這樣一個邊境已經消失的時代, 依然相信自己這個人心中還是有能力製造得出邊境的地方. 而且不斷繼續確認這樣的想法, 也就是旅行. 如果沒有類似洞察眼力的話, 就算去到天涯海角, 大概也找不到邊境吧..."
-------以上摘自村上春樹的旅遊小說“邊境近境”
這次由四川康定進入西藏拉薩, 15天單車2,144公里川藏公路大橫斷除了必備的騎車配件(第一男主角單車早已決定為了省卻打包託運千里轉機的麻煩直接從成都租個堪用的代替), 藥品, 生活起居的瑣碎用品之外, 只帶三本書.
最早決定的一本是王泰融的"天堂手記".
另一本是我最愛的, 並被譽為最有機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 所寫的"邊境.近境", 書中村上分享許多獨道獨門, 且我認為實用而不抽象的寫遊記的心法. 所以這次也帶著走.
最後一本臨時候補上車的, 是10/9看完牙醫刷卡買的余秋雨的千年一嘆.
本書封底的幾句話讓我覺得非拜讀不可, 特別是我們這類邊騎邊走的艱苦旅行. (有點貪心的希望艱苦些, 這樣才會更難忘)
“爲寫作一本書而跋涉這樣一條路線的舉動卻並無前人, 在那樣艱難的行途中堅持每天一篇, 也是我從未體驗過的一種寫作狀態. 這種寫作狀態不會再重複, 因此我把他看成自己的壓卷之作.”余秋雨說.
喔, 能把一位名滿天下的大作家逼迫到每天擠出至少一篇文章, 讓他再也不願輕易嚐試這種滋味的極限之旅, 那必定是充滿原創, 不剪裁修飾, 直指人心, 真正感動人的作品. 嗯, 帶上它!
10/3雪山盡興歸來後, 加緊閱讀相關西藏的書籍, 地圖與網路雜文之類的.
其中之一是王泰融的"天堂手記". 在出發前幾乎讀完了這本油畫, 鉛筆素描, 水彩畫穿插點綴旅行日誌主體的寫實小說. 並將他所描繪的某些場景與人事地物與我的單車行程做了一番比對, 已讓我興趣盎然.
王泰融37歲時斷然離開他熟悉的保險業務領域後, 立志成為一個畫家與作家. 這篇遊記記載他歷經半年流浪從廣州, 經四川, 青海, 拉薩, 一路走到位在漠荒地凍的阿里地區一個古國叫古格遺址的經歷.
從一位畫家的眼光看藏族社會和現代社會的鉅大的差異. 他極深入到藏族百姓的生活, 家庭, 信仰與價值裡頭, 交了不少藏族朋友, 已非觀光客如我匆匆掠過而已.
犛牛油脂做成的酥油茶. 酥油花. 小麥於西元七世紀初唐時引進青康藏高原變成了現在的青稞. 各地的佛教藏傳寺廟. 活佛與喇嘛. 驍勇善戰的康巴漢子與西夏王國後裔的丹巴美女. 唐卡與壁畫. 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浪漫愛情傳奇. 都在這片我未曾踏足的天與地間無悠無爭地自在了百千年.
儘管一直提醒自己此行不要過度期待會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發現. 因為2,144公里川藏公路, 也就是起點爲上海, 終點爲西藏友誼橋, 逶迤綿長超過5,476公里的318國道的後段部分, 早已是人車雜沓的大眾熟路了. 但終點站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應該是Cliff所旅行到過最遙遠最原始可稱為”邊境”的地方囉. 光是地理位置與海拔上的遷徙運動就已經締造一個空前而巨大的紀錄.
"是西藏拉薩耶!"
是所有背包客, 自助旅行者, 貧窮旅行者, 熱愛旅行者一生中必遊的地點之一呢. Cliff有幸在那麼年輕的年紀就可踏進被風景畫與中國民歌歌詠讚嘆千百回於青藏高原上的這顆耀眼明珠.
朋友打趣說Cliff是不是頭殼壞掉? 我告訴他我的腦袋與同行的8男3女的腦袋即將”換掉”.
是一種類似外科手術物理性的驛動發生在前吧, 當然隨後而來的是無可避免地非機械性化學性的質變.
有人說來西藏的旅人有三”失”. 失戀, 失業與失意.
藏族信眾一輩子一定要到訪拉薩布達拉宮和大昭寺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金佛朝聖. 藉著虔誠的磕長頭, 以身體丈量大地般地行大禮拜, 轉經, 轉山, 轉湖, 祈求來世的幸福和今生淨化的心靈. 一路不遠千里前來拉薩的朝聖者, 很多人一輩子也到達不了他們心目中的聖地. 當其中有幸的朝聖者第一眼遠遠瞥見這個神聖的布達拉宮時, 會不會興起那種"近鄉情怯"的畏怯啊?
余秋雨對這種審美上的畏怯說得極好. 他說審美畏怯是一種奇特的心緒, 大多產生於將見未見那些從小知名的重要物象之時. 年輕時會歡天喜地的直奔而去, 年長後便懂得人世間這樣重要的物象並不很多, 看一個少一個, 因此愈加珍惜起來. 不怕沒看到, 只怕看到時沒有足夠的精神準備, 把一種隆重的機遇浪費了.
既然是種難得的機遇, 那在凡塵間失去的什麼東西在4,000米高的雪域穿行與群壑攀爬之際找得回來嗎?
若不是之前得到太多的因, 也不會有今日苦嘗那三失的果呀.
寂天菩薩如是說:”透過喜捨萬物, 你遠離悲苦.”
原來, 處於塵緣俗世的我們並非"失去"太多, 而是"捨"不夠.
此去高海拔地區挑戰體能極限之前, 這幾天很密集很嚴肅的把牙疼問題搞好. 10/13上午才跟三年前去雪山的那位牙醫說兩天後要去四川西藏騎車的行程, 讓剛騎單車不到四個月的他跟旁邊的小護士們一臉羨慕.
他說若不是八八水災, 他早就和車隊的朋友以10天環島一週了呀.
他與我在治療完畢後又聊了許多騎車的心得, 問我騎的是登山車還是公路車, 又問是不是捷安特的車? 他也一直搞不懂為什麼騎在路上一天到晚被看似輕盈靈活的公路車巴過?? “公路車很輕嗎?”他問我.
提到他的醫生朋友也經常約他騎車, 不過自從親眼目睹兩名bikemate摔車後, 下坡時速都壓低到20 km / hr左右. 我也聊到不久前在風櫃嘴摔車的意外, 醫生說他目前只練騎至善路的上下坡段而已, 所以風櫃嘴的入口楓林橋僅僅路過. 並那天要跟我這個他口中的專家領教領教, 我笑說可相約一起練車呀.
我告訴他騎川藏體力消耗可能沒比10天騎環島累, 但只怕高山症. 臨走前給了我張他的一位病人手寫的"西藏高原3~4000高山症注意事項". 真是我的好醫生啊.
他要我從西藏回來再分享見聞, 我說沒在拉薩出家的話就沒問題呀...
會去西藏的人有"三失"你知不知道?
"是什麼?" 醫生沒概念的樣子.
"失戀, 失業, 失意的人會去西藏呦!"
醫生聽了拼命點著頭並交待櫃台的小護士認真地抄在本子裡頭. 他有趣極了!
行筆至此聽著英國Art Rock藝術搖滾樂團The Moody Blues憂鬱藍調1968年錄製的”In Search of The Lost Chord”黑膠B面第二首”The Best Way To Travel”.
41歲的老唱片囉, 但片況出奇的好, 沒有一點披哩啪啪的炒豆聲. 就像一個45歲的中年男花了兩夜三天爬完雪山後竟然全身不酸不痛一樣令人佩服.
And you can fly
High as a kite if you want to
Faster than light if you want to
Speeding through the universe
Thinking is the best way to travel
是啊, 光想就已經不得了的興奮激動.
唉呀, 不能再這樣想下去了.
該出發了.
Cliff寫於10/15川藏單車大橫斷出發前夕.